在庆阳广袤的田野与山林间,一箱箱蜂箱错落分布,勤劳的蜜蜂穿梭于花海,不仅酿造出甘甜的蜂蜜,更酿出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希望。7月15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以身作则,主动出击为广大养殖户检查用电线路,解决用电安全隐患,讲解用电安全知识,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精准贴心的供电服务,为这一“甜蜜事业”从零散养殖到规模发展、从传统经营到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全链条“电动力”,让小蜜蜂真正撬动了大产业,惠及万千农户。
养蜂产业的“破茧成蝶”,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而电力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早年间,庆阳市养蜂多为散户经营,蜂蜜加工靠手工、储存靠自然晾晒,规模小、效率低。随着当地政府推动产业升级,规模化养蜂基地陆续建成,对电力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够不够、稳不稳”。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敏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梳理养蜂产业布局,将供电保障纳入乡村振兴电力服务专项规划。针对养蜂基地多分布在山区、林区的特点,该公司投入专项资金对偏远地区电网进行升级改造,让深山里的蜂场也能用上“放心电”。
在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乡的田振军养蜂基地里,现代化的蜂蜜加工车间整齐排列,电动摇蜜机、恒温储存柜、分装流水线有序运转。“以前摇蜜全靠手,一天最多处理5箱,现在有了电动设备,20箱轻轻松松,而且电力稳,机器从没掉过链子。”田振军笑着说。不仅如此,基地的温控系统、蜂箱消毒设备、线上销售直播间都依赖稳定电力,“从生产到销售,每一环都离不开电,供电公司的线路架到了蜂场边,服务送到了心坎上,我们扩大规模才有了底气。”
庆阳市的养蜂产业早已跳出“只卖蜂蜜”的单一模式,形成了“蜂蜜加工、蜂箱制作、租赁授粉、电商销售”的多元产业链,而不同环节的用电需求各不相同。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创新推出“产业定制化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为不同经营主体量身定制用电方案。
对于散户养殖户,该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定期上门检查用电线路,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免费更换老化插座、电线,避免因用电不当影响蜂群养殖;对于蜂蜜加工厂,该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用电容量预判—线路改造—设备调试”全流程服务,根据生产周期调整用电计划,采用“峰谷电价”模式,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仅冷藏环节每年就能节省电费近万元。
在玄马镇的苹果种植基地,果农们每年都会从蜂农手中租赁蜂群为果树授粉,既提高坐果率,又降低人工成本。而这背后,电力保障着灌溉系统、果园温控设备的运转,让果树在蜜蜂授粉后能获得最佳生长环境。“往年授粉后要是遇上干旱,果子结得又小又少,现在有了稳定的电力,滴灌系统随时能启动,加上蜜蜂授粉,亩产比以前提高三成多。”果农王大哥算起了“甜蜜账”。养蜂产业的魅力,在于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效应——蜂蜜畅销带动花卉种植,蜜蜂授粉提升果蔬产量,产业链延伸吸纳村民就业,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同步延伸服务链,形成“电力+特色产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从山间蜂箱到现代化车间,从单一蜂蜜到多元化产业链,从一户致富到万家增收,庆阳的“甜蜜事业”正以蓬勃之势向前迈进。未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将始终以“电”为笔,以“服务”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继续书写“电力赋能产业、产业带动振兴”的新篇章,让更多农民在“甜蜜产业”中收获幸福,让这片土地的明天更加甘甜。(张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