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台 小蜜蜂助力苜蓿大增产
仲夏时节,张掖市高台县小海子村苜蓿制种基地迎来一批特殊“产业工人”——2万只切叶蜂在苜蓿制种基地架设蜂巢中“安家落户”。切叶蜂作为专业化授粉昆虫“入驻”张掖,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张掖市苜蓿制种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重要的优质饲草,但苜蓿属于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特殊的花器结构特性,一般授粉昆虫包括普通蜜蜂都不能有效打开其弹粉机构,起不到传粉作用,加之苜蓿花自交不亲和,授粉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非常低,造成种子产量和质量下降。”河西灌区抗逆苜蓿新品种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王鹏介绍,切叶蜂具有精准度高、专一性好、环境适应性强、授粉效率高等优势,能够提升苜蓿结荚率和种子产量。
张掖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制种基地,从这里生产的种子占全国种子总生产量的60%,且具有色泽好、千粒重高、籽粒饱满、皮薄、含水量低、发芽整齐且发芽率高、耐保存等优点。高台县小海子村更被誉为“中国苜蓿制种第一村”,其生产的优质苜蓿种子占全国总量的10%。
此次引进切叶蜂,是张掖市草原工作站2025年实施的《河西灌区抗逆苜蓿新品种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计划引进甘农系列、中苜系列、航牧系列等抗逆新品种,全面开展密度调控、粮草间套作、杂草防治、水肥药一体化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试验任务,在为企业规模化苜蓿制种提供配套技术支撑的同时,实现种子的高产和稳产,助力高台县小海子村成为全国专业化苜蓿制种新高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
【纠错】 责任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