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煌市黄渠镇闸坝梁村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筑牢振兴根基
创新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头雁领题”行动细化责任清单,将党建融入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全链条。成立农机服务队,争取70万元项目资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精量点播机等农机具6台(套),每年为2000亩耕地提供机械化服务,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服务线”。
机采棉“干播湿出”机械化播种
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升级
依托8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创新推行“智慧农业+特色种植”发展模式。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无人机飞防技术,实现亩均节水30%、节肥20%、人工成本降低45%。重点打造“机采棉+蜜瓜”特色产业带,采用“种膜管一体化”精量播种技术,选育适配机械化作业的棉种,实现播种、采收全程智能化;同步扩规蜜瓜产业,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形成“高效经济作物保增收、粮食作物稳根基”的产业格局。
高标准农田机采棉田里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
丰收在望的食用葵
筑牢生态宜居绿色屏障
投入资金55万元,拆除废旧棚房135平方米,清理枯死树木及各类垃圾600余方。结合样板村创建,自筹资金5万元硬化道路720米,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1.44万元升级消防通道1008米,真正做到了让样板村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建立“镇村组三级管护机制”,联合水管站、高标准农田施工单位保障防护林灌溉;实施防风固沙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屏障,2025年黄渠镇栽植补植林木8.6万株。
硬化升级的消防通道
硬化升级的消防通道
新植的农田防护林
从风沙地到智慧田,敦煌市黄渠镇以党建红引领科技蓝、生态绿,用“三级管护”守住田园绿意,用“北斗播种”叩开丰收之门,这片土地正书写着“节水里藏着效益,耕耘中长出风景”的振兴新篇。(张菊 赵喜阳 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