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踏入朱王堡镇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新建成的连栋日光温室横竖成行、错落有致,温室大棚内,阳光透过棚膜洒在翠绿的瓜叶上,务工群众穿梭其间,熟练的整枝、压蔓、疏果,一排排蔬果大棚奏响了忙碌火热的产业振兴交响曲。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种植结构调整成为农业产业发展受限不争的事实,农业生产结构主要以制种玉米、小麦和高原夏菜种植为主,产业培育动能不足,群众增收渠道较窄,村集体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如何推动特色种植扩容增量、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成为党委政府时刻牵挂的事,也是朱王堡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
今年年初,朱王堡镇紧盯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龙头”,积极申报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采取“蔬菜大棚+协商共治”的模式,通过广泛调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反映社情、响应民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做到群众事群众议,助推高原夏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帮助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朱王堡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协商议事会作用,将协商议事与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镇协商议事会组织政协委员、议事会固定成员、农业技术人员、镇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围绕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规划、产业发展、运营模式、促农增收等展开充分讨论,通过会议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一是项目建设落在梅南村二社、四社,计划新建全钢架塑料拱棚176座,折合标准座275座,并配套完成水、电、路等相关基础设施。二是由梅南村党总支做好320亩项目用地的土地流转工作。三是采取“公司+基地+企业”的运营模式,由全镇13个村共同参与成立运营公司,统一运营管理。企业以竞价方式取得经营权,进行娃娃菜、西芹等高原夏菜“春提前”种植,并通过公司运营带动党支部领办农机、劳务等合作社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获取劳务收入。项目建成后,基地预计年租赁收入将达到82万元以上,村均可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左右。朱王堡镇通过协商议事,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带动全镇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聚集性效应,在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的同时,也为产业长足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梅南村党总支结合“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定期会,第一时间收集诉求,运用“六步议事法”,组织议事会成员、政协委员、合作社负责人及部分农户代表,围绕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土地流转、租金标准、土地分红等相关事项进行充分协商讨论,通过集体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针对议事过程中遇到的道路电路改造、两社边界划分、灌溉渠道掩埋等诸多问题,梅南村党总支灵活采用“板凳会”“炕头会”“田埂会”等协商模式,积极化解纠纷,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朱王堡镇将充分发挥“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会”等平台作用,将基层协商与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创建、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深入推动协商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凝聚共识和助力发展上聚力赋能,切实把协商议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润滑剂”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点子”,为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