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金黄的麦粒跃入脱皮机,经过高压负压风网的精细筛分,雪白的面粉如瀑布般倾泻而出……”这样的场景,已经在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党总支书记黄培江的脑海里出现了很多次。
近日,记者在赵家庄村小杂粮加工车间看到整齐排列的加工设备,黄培江如数家珍般的向记者介绍起设备运行程序,他自信地说道,目前市场对小杂粮的需求很大,我们的设备每小时可加工1200斤产品……
听闻村里有了“磨坊”,村民周福庆参观了一番后心里可满意了,自此他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自家麦子磨的放心面。
城关镇赵家庄村三社村民 周福庆:我们村以前人人都在种小麦粮食,粮食收了以后我们村上没有磨坊,我们就得拉粮食到别的乡镇推磨,现在村上开了小杂粮加工基地加工面粉,我们到这来挺方便的,就不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校舍变身“致富工坊”
赵家庄村新建的小杂粮加工车间,前身是废弃的村小学。2025年4月,随着116.4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的注入,清理机、润麦仓、磨粉机等现代化设备陆续进入14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村党总支书记黄培江指着全自动包装秤介绍说:“5个就业岗位完全可以满足车间需求。”
“三链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赵家庄村探索出“种植链+加工链+旅游链”的发展新模式。上游连起300多亩玉米、青稞种植基地,中游依托加工车间实现杂粮增值,下游则借力乡村旅游开辟体验式消费。
城关镇赵家庄村党总支书记黄培江:我们赵家庄村的小杂粮项目建成以后,我们通过基地种植和我们的生产车间同时加工,对产品进行销售,同时,我们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和企业主体,接受他们到这里来料加工,此外,我们依托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对游客推出加工体验和美食品尝,也有效增加了我们美丽乡村的热度和满意度。
小粮仓托起共富梦
项目运营后,村集体年增收预计可达6万多元,通过合作社分红惠及132名村民。“运行以后效益好的话,我们打算再拓展一些豆类产品,并通过电商销售打响我们的品牌。”站在铺装一新的车间前,黄培江说边做边学,去年的陕西考察之行对我启发很大,我们正在学着做……
7月的永昌,空气里浮动着麦香,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党总支书记黄培江的工作电话接二连三,他积极对接沟通,希望曾在自己脑海里滚动了很多次的画面尽快变为现实……(记者:张珊 冯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