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盛夏,阳光透过繁枝茂叶,在金川区的柏油路上洒下斑驳光影,漫步街头,处处可见精心雕琢的城市绿意。
转角的“口袋公园”花香袭人,贯穿城区的景观大道绿意绵延,平整的路面映着崭新的路灯……这座西北小城正以“绣花功夫”雕琢精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意与美好,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日常,在细微处书写着“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
清晨的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旁,“口袋公园”里早已热闹起来,健身器材旁围满晨练的居民,遛娃的家长坐在长椅上闲谈,晨光与绿植相映,让这个曾经的闲置空地成了居民口中的“打卡地”。
“以前这儿是闲置空地,绿化带里也杂草丛生,现在改造后,空气好、环境美,我们每天都来活动。”在该小区居住的王阿姨感慨道。这样的转变,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民生温度。
这样的“口袋惊喜”在金川区随处可见。沿着盘旋路西行,记者的目光不断被街角的绿意吸引。一个个“巴掌大”的“口袋公园”错落分布,修剪整齐的绿篱与成片的时令花卉交相辉映,步道蜿蜒其间,晨跑的年轻人与晨光中的绿植构成和谐画面。
据金川区城区绿化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川区打破单一绿化模式,精心培植开花、彩叶乔灌木,打造“一段一景”的道路景观,既彰显了精致城市形象,又提升了绿道的生态价值,让市民出行时尽赏绿色美景,生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区二幼旁口袋公园的新建,改造龙门里社区口袋公园、金佰盛节点口袋公园、贵阳路节点口袋公园、老汽车站口袋公园等10个,打造100多处花艺节点点缀街角,“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图景已悄然铺展。
道路改造工程同样让市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升级”。在永昌路,崭新的路面平整如镜,非机动车道与绿化带清晰分隔。市民杨女士感慨道:“以前老路坑洼、下雨天积水严重,光线昏暗,现在路好灯亮,走在路上心里踏实,幸福感更强了。”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近年来,金川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永昌路、南京路、上海路、西宁路、重庆路、北环路6条主街区排水系统升级,项目新建各类管线超40公里,更换井盖2750套,修建4座合计30万方雨水调蓄池;新建永昌南路、永昌北路、大连路等14条道路;改造泰安路、上海路、金川路等22条道路,让城市“毛细血管”更畅通。
据金川区市政工程处主任马志雄介绍,这一系列举措,解决了主城区主次干道年久失修导致的路面车辙、拥包、坑洼、裂缝等严重病害,以及地下管网破损、不完善等问题,更是通过透水铺装等生态技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针对背街小巷和住宅小区路灯不亮、路面破损、上下水不配套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彰显着城市发展的人文厚度。
细微之处更见匠心。穿行在金川区的大街小巷,记者注意到,街边的配电箱穿上了彩绘的“新衣”,成为一道道灵动的风景线。更令人欣喜的是,曾经简陋的公交站牌, 如今已全面升级为便民化公交站亭,候车亭不仅配备了遮阳挡雨的顶棚,部分还增设了座椅与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候车环境大大改善,尽显城市温度。
而在这些贴近民生的细节之外,金川区对空中飞线的治理同样可圈可点,缠绕的线缆被规整收纳,抬头便是澄澈蓝天。城市的整体环境愈发整洁,卫生死角也渐少,处处透着洁净与敞亮,居民在日常出行中倍感舒心。
随着这些治理举措的推进,金川区还建成了多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日间活动场所和贴心的照料服务;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布更加合理,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各社区还设立了各类功能室,如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细节改造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正在拍照的市民李女士说。从 “大拆大建” 到 “精雕细琢”,金川区用建筑风貌整治、城市家具焕新等“微更新”,让每个角落都透着人文关怀。
夜幕降临时,广场的灯光秀与远处住宅楼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不约而同提到“幸福感”这个词。“以前总觉得精致城市是大城市的事,现在发现咱们小城更有温度。”在金川区生活了几十年的市民吕培真说,“这些藏在市井烟火里的改变,不知不觉间浸润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悉,今年以来,金川区按照相关部署要求,将精致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构建生态宜居、文明精致、智慧韧性的高品质城市格局,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从方寸之间的绿意到纵横交错的路网,从焕然一新的建筑到充满巧思的城市细节,是金川区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执着追求,更是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坚定回应。一个个“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的更新项目,正汇聚成市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勾勒出精致城市的幸福模样。(记者:宋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