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祝县大红沟镇的山塬上,连片的高原夏菜在阳光下长势正好。长寿豆的藤蔓顺着支架攀爬,荚果沉甸甸地垂在枝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大红沟镇位于天祝县西北部磨脐山东麓,东北靠着凉州区,西边连接毛藏乡,南边与哈溪镇相邻。这里平均海拔约28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区。
全年长时间的日照,让阳光成为这里最充沛的资源,加上昼夜温差大,让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物质,空气洁净没有污染。这样的环境里,农产品病虫害少,积累的营养格外丰富,是高原夏菜生长的理想之地。
“你看这豆苗叶子,上面几乎找不到虫眼。”种植大户张永红拨开豆秧,语气里满是自豪,高海拔加上干净的空气,病虫害很少,种出来的菜天然又健康。长寿豆从育苗到采收生长周期长,比平原地区多了20天,较长的生长周期让养分都好好地攒在了豆荚里。
走进高原夏菜种植示范点,500亩土地被规划得井井有条。这里采用“集中连片、分区轮作”的模式,已经完成标准化种植长寿豆200亩,菜用蚕豆300亩。
“过去我们种传统的小麦、青稞,亩产收益不到1000元,现在种高原夏菜,效益翻了好几倍。”张永红一边抚摸着长寿豆,一边给我们算着账。
示范点还积极动员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种植,优先吸纳镇域内的富余劳动力。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村民骑着三轮车来到菜田。
务工人员张菊英说:“我负责这片长寿豆的管护,一天能挣130多元,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挺好的。还有土地流转的钱,一年的收入有不少呢!”像张菊英这样在示范点务工的群众还有很多,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为了让产业发展得更科学、更有序,镇上建立了“1名科级干部包抓1项特色产业”的工作机制,包抓干部深入现场蹲点指导,跟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县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专题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在整地、施肥、覆膜、栽植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帮助种植农户掌握实用技术。
从过去种植传统作物的山旱地,到如今生机勃勃的“云端菜园”,大红沟镇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用心经营,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青山绿水间,示范点的田垄上,新一季的菜苗正在茁壮成长,就像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高原的阳光下,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记者陈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