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7-09 15:57:59 来源: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

“四维聚链”激活职工创新动能——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工作侧记

2025-07-09 15:57:59     来源: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
字体:
分享到:

  “如何在AI时代,夺回青年员工创新的主动权?”

  “AI是助手,不是对手!”

  “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在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最新一期的《有话“职”说》播客节目中,4位90后青年职工围绕“在AI深水区夺回创新舵盘”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是该公司工会在策划本期内容时,特地从电网建设一线、系统数据治理、创新成果孵化、职工技术创新管理岗位邀请来的青年职工。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在宋军光陇原工匠工作室向青年员工讲解带电作业工具使用方法及相关创新知识。史双绚 摄

  如何破解人才断层、激励不足、专业失衡等难题,培育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沃土”?除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外,近年来,国网兰州供电创新构建“人才梯队链、创新动力链、专业协同链、制度保障链”的“四维聚链”体系,不断提升职工创新工作质效,形成了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创新人才加速成长的良好局面。

  人才梯队链:锻造创新“生力军”

  “以前跟着师傅学手艺,现在和徒弟一起搞创新。”50多岁的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三级专家张建军,指着工作室里的智能巡检装置说,这个由他和95后徒弟共同研发的项目,刚获得了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创新成果奖。在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这样的“新老组合”创新团队已成为最常见的创新搭子。

  该公司创新团队构建了科学的年龄结构,老、中、青占比分别为3.7%、41.7%、54.6%,通过“师带徒”个性化培养方案,让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掌握前沿技术的青年职工开展“头脑风暴”。2025年,该公司组建12支创新联盟队伍,其中5支与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1支与福州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形成了“精英引领、全员参与”的创新格局。

  该公司青年职工刘娟,便是通过职工创新工作,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代表之一。2016年参加工作的她,仅用8年的时间,已经作为主创人完成创新项目《秒级一键顺控操作法》,在甘肃省总工会“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答辩验收中,展露风采,让验收组专家看到了兰州供电青年创新力量的勃勃生机。目前,该公司已有9名青年创新人才入选三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1名员工获评各级专家和职级职员。

  创新动力链:点燃全员“创新引擎”

  “小创新也能解决大问题。”这句话在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职工中广为流传。该公司将班组作为“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前沿阵地,通过合理化建议征集、全面质量管理等载体,以“小”聚力,以“小”生新。

  2024年,该公司集合内部创新优势,制订职工创新工作提升方案,尝试建立“15514+N”创新工作矩阵,即建设1个公司级劳模(工匠)创新中心,按攻关方向成立5个专家指导团,以5类创新工作室、1个青年创新训练营为阵地,按照4类成果推广归口管理机制,形成多个内外部创新联盟的工作体系,调动全员、全专业力量突出创新工作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

  2025年,该公司专门制订职工创新奖励激励办法,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优秀合理化建议评选活动,以正向激励鼓励一线职工勤思善研,以正向激励扩大创新工作覆盖面提高职工参与度。上半年,该公司在上年度获评国家电网公司“五小”优秀成果中,优中选优,申报5个项目参加全总“五小”优秀成果评选,其中2项入围全总5000项精选“五小”成果。

  专业协同链:打破壁垒“聚合力”

  “以前创新是生产专业唱主角,我们营销专业小打小闹,几年都难出一项叫得响、推得出的成果,时间久了,大家积极性受挫。现在好了,公司组建创新联盟,跨专业优势互补,生产专业的‘老铁’们带给我们新思维,信心一下就回来了!”七里河供电分公司员工白雪在全公司成果发布会上分享项目《治理三相不平衡快速换相开关》时,难掩兴奋。

  2025年,该公司工会将“跨专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列为年度重点,鼓励各单位以创新联盟为载体,探索专业间的创新融合点,破解专业领域失衡,强化协同创新效能。同时推动主产协同,采取主业创新、产业转化模式,联合产业单位科技公司,借助国网电商平台嫁接市场资源,完成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成果转化身份认证和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为职工创新成果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转化激励方面,该公司首例成功转化的《金属铠装柜一体化验电接地手车装置》项目,不仅解决了现场作业安全难题,还为创新团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兑现。自2021年以来,该公司依托产业科技公司累计支撑38个群创项目孵化,实现成果转化收益约3000万元。

  制度保障链:夯实创新“压舱石”

  “创新失败了也不怕,公司有容错机制。”这给了创新团队大胆探索的底气。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建立“领航式”创新指导体系,由党政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专业方向的创新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工会牵头、部门配合、先进挂帅、职工参与、产业孵化”的协作机制。

  同时,在人才激励方面,该公司打通了“双轨晋升”通道,建立“种子库”“骨干库”“专家库”三库联动机制,即将35岁以下,至少2项省公司获奖创新项目的主创人纳入“种子库”;将至少2项省部级及以上获奖创新项目的主创人纳入“骨干库”;而获得国家级创新项目的主创人作为“专家库”力量,实现创新人才纵向跃升;横向“创新绩效双考”机制。近年来,10名优秀创新团队成员获得国网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让创新者有地位、有待遇、有发展。

  集智破茧,汇力前行。国网兰州供电公司通过“四维聚链”策略,激活了职工创新的“一池春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将来,该公司将持续完善创新生态,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职工创新“小切口”推动企业发展“大变革”,在能源革命浪潮中贡献电网智慧与力量。(李琬娜)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