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严格遵循林长制工作规范,以“扩绿、护绿、兴绿、活绿”为核心导向,全面推动林长制工作高效推进,为品质民乐建设提升绿化总量,为县域发展强化生态赋能,全力助推区域绿色崛起。
聚焦国土绿化攻坚,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在祁连山生态修复区域,基于立地条件科学筛选耐旱抗寒乡土树种,精准实施三北工程人工造林1.66万亩,有效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城区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立体增绿”综合措施,目前城区绿地总面积达389.9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1.48%、绿化覆盖率达44.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72平方米,城区主次干道林荫道路率超60%,构建起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郊及乡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农田林网体系完善、村庄绿化美化及“四旁”植树工程,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村在绿中”的城乡绿化融合格局。
构建全方位防护网络,保障生态系统安全。通过聘任439名生态护林员,构建“林长+护林员+智慧平台”协同监管机制,实现林区动态监测全覆盖。开展森林草原防火专项治理行动,布设防火宣传牌200块,排查整治隐患12处;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县范围内科学布设41个松材线虫病监测点与51个天牛监测点,组织专业监测人员实施定期巡查,并结合有害生物发育周期开展不定期监测。监测人员通过系统记录害虫种类、种群数量及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盘活生态资源存量,赋能民生经济发展。依托扁都口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路径,完成林业碳汇测算工作,充分释放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潜力与后劲。引导商品林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林,新建文冠果种植基地,推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推动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激发绿色发展活力。建立健全林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林业技术,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在特色经济林种植中,推广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文冠果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搭建林业产品交易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林业产业与电商、物流等行业融合发展,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王晓泾 姜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