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7-08 17:33:40 来源: 金川区融媒体中心

让“近邻”不再“陌路”!金川区党建引领绘就“新熟人社区”治理新图景

2025-07-08 17:33:40     来源: 金川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当钢筋水泥筑起的不仅是楼房,更是邻里间的无形屏障,如何让“比邻而居”重焕温情?

  自2024年金川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后,金川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力,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系统推进“新熟人社区”建设,通过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六民”服务体系,邻里关系实现了从“陌不相识”到“睦邻相亲”的转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服务更加精准化,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走进金川区金川路街道金阳里社区金融小苑,沥青路面整洁如新,楼栋间绿植掩映,活动室里居民围坐畅谈,这幅和谐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人员复杂、邻里疏离的老旧小区。

  “我们小区建于1995年,原是人民银行、建设银行等单位为职工打造的福利房,因地处学区黄金地段,房屋转手频繁,租客与新业主更迭让邻里关系渐成‘陌路’”,金阳里社区第九网格党支部书记吴永红回忆。300户757人的小区里,居民遇难题不知向谁反映,楼与楼之间仿佛隔着“隐形墙”。

  面对这样的治理困境,金阳里社区积极探索破局之路。社区党委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原有的10个独立楼栋整合为一个居民小区,成立了网格党支部,引入物业公司,构建起“社区两委+小区(网格)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协同共治高度融合的治理模式。通过“契约化”共建机制,社区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公共资源,从施化停车位到改造活动室,从调解邻里纠纷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社区党委作为‘新熟人社区’构建工作的核心责任主体,唯有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深度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真正破解难题。”金阳里社区党委书记马强胜说道。

  “现在居民有事在微信群里一说,物业和网格员马上响应。”吴永红感慨,曾经“咫尺天涯”的邻里,如今会在楼道里相互问候,甚至结伴参加社区活动。

  在金川路街道金建里社区综治办公室,综治专干张茜彤点开手机上的“金事e通”信息平台,屏幕上显示着各类居民诉求,例如下水管道堵塞、太阳能漏水、噪音扰民……共计122件,这套“未诉先办”与“接诉即办”结合的闭环体系,正成为社区矛盾化解的“智慧引擎”。

  “网格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填报平台,系统自动流转至社区党委和街道综治中心,职能部门介入时间大大缩短。”张茜彤演示道,前不久某居民家下水管道漏水引发邻里争执,网格员上报后,社区党委协调物业、维修部门2小时到场,1天内解决问题。数据显示,该平台使社区矛盾化解效率大大提升,更让许多居民从“红脸争吵”变为“互帮互助”。

  这种“技术+治理”的创新模式,正是金川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诉求收集、响应、处置、反馈全链条,不仅让治理更精准,更让居民在共同解决问题中重建信任。

  “李阿姨,这是您需要的轮椅,社区志愿者已经帮您调试好了!”“张同学,新学期文具包收到了吗?”在金水里社区,“微心愿”活动正让一个个民生小需求得到回应。而这只是金川区“五微”行动的一角。以“微课堂、微改造、微心愿、微积分、微治理”为核心的系列举措,正如丝线般串联起了社区与居民。

  “微课堂”开设法律普及、健康养生等实用课程;“微改造”聚焦居民关切,在小区内进行小修;“微心愿”活动通过收集居民“小需求”,帮助残疾老人购买轮椅、为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微积分”更是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而“微治理”则鼓励居民以楼栋、网格为单位,共同商议解决停车管理、绿化养护等“身边事”。

  金水里社区党委书记杨雪梅说:“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红色代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带着生日蛋糕和食材,敲开了社区两位百岁老人的家门,为他们过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生日会,两位老人非常开心。这也是社区以‘微治理’赋能‘新熟人社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打造‘新熟人社区’,本质是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金川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治理模式的创新还是智能化平台的建设,亦或是为民服务的多样化,金川区通过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推动治理重心从“管理居民”向“服务群众”转变,让社区真正成为邻里相知、守望相助的温暖共同体,为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注入持久动力。

  让邻里找回“烟火气”,让社区充满“人情味”,从“活动引流”向“机制深耕”,逐步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居民主导”的可持续转型,金川区正在全力构建兼具韧性与温度的社区共同体,以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生态,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画卷。(记者:段亚萍)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