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内的新型高端石油钻机。
兰石集团大型煤化工设备制造现场。
海亮新能源材料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仔细观察铜箔生产情况。本组图片由兰州新区报记者罗晋业摄
新发展格局下,谁先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谁就能取得发展新优势。
在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如同闪耀的明珠,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
新区聚焦“111”发展目标,扎实开展“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创新、大环境”行动,推动产业向新而行、向质图强,加快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从景中高速公路西入口进入新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作为西北地区首个以“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为定位的专业园区,新区化工园区以“双碳”战略为引领,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标杆”,跻身全国百强化工园区,成为甘肃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高端医药、高效农药、化工新材料及助剂试剂等领域的新型企业。
沿着化工园区一路向东,便是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站在产业园观景台上眺望,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这里目前已汇聚了海亮新能源材料、宝航新材料、甘肃德福铜箔、广东宏宇负极材料、道氏技术碳材料、康鹏电池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质量优、带动作用强,加速带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拓展延伸、集聚壮大,已形成有色金属、负极材料、绿色建材、光电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体系。
走进海亮新能源材料公司生产车间,着实让人感叹。企业生产的锂电铜箔产品已实现行业领先的3.5微米,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产品具有超薄、高抗拉、高延伸、大幅宽的性能优势,满足了下游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如果说,化工园区是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材料产业园则是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也是新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平台+生态”的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集群生态圈的底气与志气。
底气与志气来自实力。
近年来,新区以金属新材料为突破重点,以储能电池、光伏组件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重塑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新区还聚焦集成电路、功能元器件、通信用电缆、航空航天等领域,大力发展铜铝合金材料等精深加工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做大铜箔规模,建设全球最大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新区在持续扩大新能源电池正负极中游材料产能的同时,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鼓励扩能上产,配套引进高容量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阻燃电解液等项目,打造百万吨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之谷。
发展亮点不止于此。
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也成绩斐然。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兰石集团1.2万米海洋钻机等一批产品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提升了新区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近年来,新区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机遇,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做优兰石超深海洋钻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做大“核氢光储”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新区还积极推进新能源整车制造和引进配套产业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开发并实现量产。依托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应急医疗、空中救援、消防器材、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产业。
除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腾笼换鸟、焕新赋能、迭代升级,不断释放新的创新动能外,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也为新区加力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新区实践标注了生动注脚。
以和盛堂为例,这个以中药研发为主的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和高端设备,带动了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盘点新区生物医药企业,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创新!
事实上,有着创新基因的新区,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谋求的不只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体产业生态的全方位创新迭代。近年来,新区充分利用甘肃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科创平台打通协同创新渠道,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融合发展,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盘活用好闲置药号资源,延伸发展“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等大健康产业,加快提升“西部药谷”发展能级,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圈基因更加活跃。
除了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新区还紧盯数据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在新赛道持续挖掘内外贸新潜力、释放新动能。
以链式思维为核心策略,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雁阵齐飞”的现代产业矩阵,形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发展新态势。这是新区产业立区、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创新聚能添活力,产业集群增动力。新区将持续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统筹做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群培育、产城深度融合、外资外经外贸联动“四篇文章”,坚持引强、做优、向绿、创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既有产业扩量增效、关联产业聚链成群、延伸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此大手笔的背后,是新区建立产业繁荣生态圈、打造全省实体经济集聚新高地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蓝图”的雄心。此刻,产业向新的新区正紧握“集群提质”这一有力之笔,饱蘸创新与奋进之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上挥毫疾书,精心书写着一篇篇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精彩答卷。(兰州新区报记者唐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