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永昌县蓝天白云,骄阳似火。在水源镇方沟村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铺设路面。这条全长947米的自然村组道路,即将在7月中旬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村民面前。“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我们严把质量安全关,一定要让老百姓走上放心路!”施工现场负责人柴亮礼语气坚定地介绍道。
这是永昌县2025年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中旬以来,永昌县全面启动这项总投资达1028万元的惠民工程,计划在全县9个乡镇建设14条村组道路,总长度20公里。目前,所有施工单位均已进场,道路放线工作全面完成,预计10月底前全部竣工。届时,14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的1656户5232名村民将告别“行路难”“物流堵”的窘境。
泥巴路变身“幸福道”
“以前这条路又窄又破,下雨天坑坑洼洼,别说汽车了,电动车都容易陷进去。”站在西庄子村四社正在建设的道路旁,村民祁世东难掩喜悦,“现在政策好啊!路修得又宽又平,走起来安全又舒心,整个村子面貌都不一样了!”
这样的变化正在永昌县多个乡村上演。据了解,此次村组道路建设坚持“四化”标准——道路硬化、沿线绿化、夜间亮化、整体美化,每条路都按照“畅、安、舒、美”的要求设计施工。
小道路连着大民生
一条条村道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近年来永昌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还将优质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永昌县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深闺”,也让农户鼓起了腰包。种植设施农业的农户纷纷表示,“以前路不好,商贩不愿意进村收菜,现在路修通了,货车直接开到地头,我们自己能省下一大笔运费。”
建管并重保长效
永昌县立足全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为核心抓手,“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构建“布局合理、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融合”的城乡交通网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村公路当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官”、架起共同富裕的“连心桥”,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从“通村畅乡”到“畅安舒美”,永昌县全面实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以农村公路养护赋能,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道路延伸振兴梦
炎炎夏日,永昌的乡村旅游迎来了黄金旺季,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在城关镇金川西村,夏风掠过公路和碧波荡漾的金川峡水库,游客们或在共享农庄体验康养,或在树荫下支起烤炉,或穿梭在大片杏林里采摘,欢声笑语与美味珍馐交织成永昌乡村夏日惬意的画卷。
“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正加速“出圈”,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四好农村路”——它们如同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不仅打通了城乡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更让藏在深山的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产业“活”了起来。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在永昌广袤的田野乡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跃动的血脉,连接起千家万户,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它们不仅铺平了百姓出行的“幸福路”,更打通了产业兴旺的“致富路”、生态宜居的“风景路”、文化传承的“特色路”。从阡陌交通到大道通衢,从闭塞落后到开放发展,这些蜿蜒在绿水青山间的道路,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记者:张珊 王昱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