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查看通道内有无超高树木和塑料膜等异物,发现易燃易漂浮物及时清理,避免引发火灾。”5月13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组织员工进行330千伏天杏线进行防山火特巡。
据悉,该公司高压输电线路在陇南境内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白龙江林区等都有分布。夏季高温天气频发,防山火压力大。为此,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利用“无人机+红外测温”、在线监测装置轮巡、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加大巡视力度,确保辖区内输电线路稳定运行,打造“科技巡线+生态保护”新模式。
输电运检中心员工开展330天杏线无人机巡视
过去,电力线路巡检主要依赖人工徒步巡查。巡线人员需翻山越岭,穿越无人区,不仅效率低、风险高,频繁的人类活动还可能对敏感生态区域造成干扰。“以前巡一次线,要踩出好几条临时小路,雨季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从业20年的成县线路运维班班长于佑泽回忆道。
如今,这一场景已被科技重塑。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引入“无人机自主巡检+红外测温”技术、“视频+图像”在线监测技术、“激光点云采集+三维建模”等新技术,覆盖辖区80%以上输电线路,实现从“人巡”到“智巡”的跨越。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可快速完成线路异物悬挂、山体滑坡、异常山火等隐患识别,同时利用无人机激光点云采集、三维建模精准测算线路与树木、建筑物的距离,隐患发现率大幅提升。
此外,守护生态安全,离不开多方协作,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还联合政府部门和社区群众,开展“政企联合”巡检,同时接入气象、林业部门的火险预警数据,实时动态调整巡检计划,构建起“电力+生态”联防联控网络。
下一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将不断探索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友好型作业方式,在保障超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电力设施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路径。(赵耀杰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