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梨花效应”激活全产业链发展新引擎 “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之三-新华网
首页> 正文

充分释放“梨花效应”激活全产业链发展新引擎 “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之三

2025-05-05 10:06:51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充分释放“梨花效应”激活全产业链发展新引擎 “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之三

  游客在梨园里露营

  树是百岁树,花是今朝花。春光渐好时,位于皋兰县什川镇的万亩古梨园进入盛花期,雪白的梨花包裹着粉嫩的花蕊次第绽放,从日出到日落,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远道而来只为这份绽放在枝头的春日浪漫。拍照打卡、喝茶赏景、露营体验……

  如今,人们的旅游需求从单纯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变,梨花的盛开也给当地的文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按照“文旅+百业”思路,皋兰县不断创新场景、重构业态,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预计整个梨花季,什川古梨园可以吸引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拉动旅游消费2亿元。

  打造全新文旅流量“主角”

  “梨花年年开,我们要让游客冲着这朵花来,但又不仅仅是冲着这朵花来。”每年梨花季,皋兰县委县政府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相关事宜。今年,除了烂漫如雪的梨花,两棵梨树成为了关注焦点。

  “各位游客大家好,您现在所在的就是有500多年种植历史的什川古梨园,树龄百年以上古梨树近万株,是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和难得的梨园博物馆。我身后的这两棵树就是这万亩梨园中的‘树王’和‘树后’。”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众多游客聚集在一起,欣赏“树王”“树后”的风采。

  这两棵梨树位于什川楼子街向北500米的梨园中,相隔50米左右,“树王”是一棵冬果梨,“树后”则是软儿梨。这两棵古树的树冠高大开阔,栽植于明万历年间,树径达到4.2米,冠幅约15米,树高11米。尽管平均树龄已有近500年,但它们每年的产果量依然维持在2000公斤以上,是梨树中的“长寿星”,也以自己的“老身份”成为了今年梨园的文旅新角色。

  “‘树王’‘树后’已经成为游客必打卡的一个点,我们也在这附近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讲解,让游客能有一个更好的游览体验。”皋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副队长颜维平介绍说。

  融合创新提供更多“花样”玩法

  漫步在花香四溢的梨园中,不时能看到身着汉服的游客驻足拍摄,这是今年什川古梨园打造的一处汉服体验馆。馆里提供了200多套精美的汉服和各类头饰,还有专业的妆造团队和摄影师为游客提供一条龙“穿越服务”。

  在古梨树的簇拥下,兰州鼓子集中展演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表演现场,身着传统服饰的艺人们端坐整齐,三弦、扬琴、二胡等乐器依次奏响,或清脆悦耳,或婉转悠扬,交织出美妙的旋律。皋兰县文化馆副馆长孙伶俐在接受采访时说:“兰州鼓子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我们特意在梨园安排专场展演,从目前的反响来看,深受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此外,兰州太平鼓气势磅礴、天把式高空技艺惊险刺激,每日在梨花溪、陶园街等景点进行流动展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针对近几年梨园游客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今年什川镇专门为年轻人打造了一条“浣花溪景观带”,这条依渠而建的景观带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设计理念,青石板栈道沿渠延伸,两侧梨树临水而立,形成“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意境。

  全产业链发展收获良好“钱”景

  据颜维平介绍,今年梨花季特色文旅系列活动以“梨韵什川・美丽皋兰”为主题,会举办16项主题活动。皋兰县还策划推出人文生态、自然生态、原生态黄河文化3条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皋兰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了让客人能有更丰富的体验,我们把各种梨园文创产品摆放在园子里,还有特别推出的软儿梨雪糕、软儿梨咖啡、冬果梨饮品都非常受欢迎,同时,我们还推出了露营套餐,可以满足很多家庭露营的需求,这几天每天营业额都在3000元以上。”弘皋精致露营地负责人魏雅琪开心地说。近年来,皋兰县积极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露营、秋采摘、冬嬉雪”的全产业链,让梨园“颜值”真正转化成了经济“产值”。

  截至目前,什川镇市场化的新型经营主体100余个,衍生出了梨花节庆活动、非遗展示与直播推广、农耕体验与研学旅游等多种新业态,形成了“节庆引流+文化体验+生态消费”的闭环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每年农户户均增收1.3万元以上。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