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起 逐日前行——酒泉市工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见闻-新华网
首页> 正文

乘风而起 逐日前行——酒泉市工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见闻

2025-04-30 09:32:2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乘风而起 逐日前行——酒泉市工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见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抢抓“双碳”机遇,锚定“打造酒泉亿千瓦级世界清洁能源谷”目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新能源发电量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为全市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酒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9亿元,同比增长9.2%。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13.6%,实现首季“开门红”。

  4月26日,记者随“强信心 看发展”2025全省经济宣传集中采访活动来到酒泉,一睹酒泉“风光”。

  风光无限

  在金塔县戈壁滩上,一座247米的吸热塔直冲云霄。塔周围76.78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排列着25594面定日镜。每3-6秒,这些定日镜会自动调整一次角度,将太阳光精准反射到吸热塔上。距离阵列不远处,是长达数公里、如波浪般连绵起伏的蓝色光伏板。

  这是已建成的全球最大的“光热+光伏”发电基地——设计总投资42亿元、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金塔中光太阳能“光热+光伏”试点项目。

  项目调试管理人员吴向阳说,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今年4月正式并网发电,10万千瓦光热项目计划5月投入运行。

  “吸热塔主要功能是将冷态的熔盐加热到高温,使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在晚上,这些热能被用于发电,熔盐慢慢冷却,太阳升起后又继续加热,周而复始。”吴向阳介绍,光热发电有效地弥补了夜间或阴天时段光伏发电不足的问题,起到了调峰作用。

  据介绍,这一项目实现全面并网发电后,可实现年均发电量13.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8.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1万吨,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

  建设金塔中光太阳能“光热+光伏”试点项目,是酒泉抢抓“双碳”目标及“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政策机遇,充分发挥风光优势,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的缩影。

  酒泉是全国风光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光热资源可开发量约10亿千瓦,属国家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

  数据显示,2024年,酒泉建成新能源项目25个,新增并网618万千瓦、储能303万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达到3351万千瓦,占全省的53%,成为全国地级市装机规模最大的光热示范区。

  聚链成群

  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正在将酒泉的资源、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和生态效益。聚焦“风光水火核”,酒泉全力推进优势优质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

  酒泉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继2021年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1吉瓦高效晶硅组件项目后,该公司2023年10月又在酒泉经开区建成年产2吉瓦高效晶硅电池项目。

  走进酒泉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的电池生产车间内,107台无人智能小车来回穿梭。一片片泛着蓝光的原硅片经过制绒、氧化等12道工序,成为光伏电池片。

  “这个光伏电池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元件,能够将光转化为电,光电转换率达到了26%。”车间工艺工程师拓明聪介绍道。

  距离酒泉正泰新能源不远,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西北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一期项目自2024年投运开始进入量产,二期项目目前已经在规划中,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大型风电铸件9.7万吨的能力。”项目生产制造部副主任许福山表示。

  随着一期项目的建成,该项目已具备年产5万吨轮毂和底座的能力。二期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6亿元。

  “这个东西貌似粗笨,但科技含量可不低。它是用来安装叶片的,需要很强的抗疲劳能力,最高精度达到0.03毫米,是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许福山指着车间里一个直径4米、重达22.5吨的轮毂介绍道。

  在酒泉,类似正泰、一重这样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不在少数,一个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在这里异军突起。截至目前,酒泉市已累计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上市公司、“三个500强”企业29家,规上企业74家,酒泉生产的各类风机、光伏组件广泛供应国内外。

  服务企业

  风电装备“聚链成群”、光伏装备“串珠成链”、光热发电“乘势拓展”、氢能产业“破茧升级”、智慧电网“多元补链”,推动酒泉工业向绿、向新、向智加速前行。

  那么,除了“风光”独好,一家家企业还因何对酒泉情有独钟?

  在酒泉南都电源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田学银看来,最重要的是酒泉优质的营商环境。

  酒泉南都电源是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23年8月,酒泉南都电源投资20亿元,在酒泉经开区建设了年产4吉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电芯、电池包及系统集成产品项目。

  “正常情况下,建设周期要一年多或者两年,但没有想到仅仅8个月就在酒泉建成投运了。”田学银用“酒泉速度”来形容项目的推进速度。

  “酒泉速度”是酒泉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酒泉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助经济发展之“跃”。

  比如,酒泉市开展项目手续“极简审批”改革。项目审批压减办理流程31个;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89份,压减率22.2%;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993天压减至180天,压减率81.9%……

  不光推进项目快,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小。

  田学银告诉记者,2024年,公司获得了200万元科技创新方面的补贴,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均获得当地发放的人才补贴。

  “听说酒泉职业技术大学还新增了与储能相关的专业,这将极大缓解目前储能行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状况。”田学银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