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4-28 16:59:41 来源: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无人机AI巡检织就智能防护网

2025-04-28 16:59:41     来源: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
字体:
分享到:

  初春的平凉,山峦间气候多变,时而雾气弥漫,时而风沙骤起。4月25日,在110千伏朝川一线高压线路上,国网平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作业班苏长勇操控着一架搭载多光谱镜头的御 4T 行业版无人机腾空而起。无人机以每秒5米的速度穿梭于杆塔之间,对线路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隐患。

  云端铁骑破困局:从 “人迹难至”到 “全域智达”

  110千伏朝川一线是平凉地区重要的供电线路,全长19.8千米,承担着城区及周边乡镇的关键供电任务。在平凉,约35%的输电线路穿行于六盘山山区、黄土高原沟壑等复杂地形,部分线路甚至途经人迹罕至的区域。传统的人工巡视不仅效率低下,单基铁塔巡视耗时超过2小时,且受地形、天气影响大,极易出现视觉盲区,难以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

  “以前人工巡视山区线路,需要翻山越岭,遇到恶劣天气还得暂停。现在无人机自主规划航线,20分钟就能完成5基杆塔的巡检,还能实时回传导线磨损、绝缘子破损等高清影像,单日巡检里程是人工的10倍多,彻底解决了‘巡不到、看不清’的难题。”苏长勇介绍道。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迭代升级,其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愈发成熟。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的无人机,实现了对线路的高效覆盖与精准定位,让以往难以触及的“巡检盲区”无所遁形。

  AI 大脑赋新能:从 “人工海筛”到 “智能秒判”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更是为传统巡检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110千伏朝川一线的巡检现场,苏长勇和同事启动御4T行业版无人机,一键开启自主航巡模式。搭载112倍变焦高清镜头的无人机,如灵动的飞鸟般朝着远处的铁塔疾驰而去。

  “通过AI巡检技术,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能实时上传至应用系统,智能识别模块可自动检测每基杆塔的绝缘子状态、通道隐患等,大大节省了人工筛选照片的时间,巡检效率提升显著。”国网平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杨军说道。

  过去,无人机每日回传的海量图像是人工筛查的巨大挑战,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漏检。如今,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引入的人工智能缺陷识别系统,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缺陷识别并形成闭环任务。系统自动标注设备缺陷,漏检率相比人工降低85%,如同为线路巡检装上了“智慧大脑”。结合3D建模技术,绝缘子破损、树障等隐患在系统中清晰可见。

  数智融合筑屏障:从 “经验运维" 到 "精准治理”

  110千伏朝川一线约三分之一的区段处于微气象区域,昼夜温差大、极端天气频发,给线路设备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微气象环境下,设备金具更容易因热胀冷缩出现松动、锈蚀等问题,对巡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苏长勇解释道。

  高科技在输电线路巡检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电网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通过构建“无人机采集-AI分析-智能预警-闭环处置”全链条体系,有效降低了山区线路的停电风险,为线路维护策略制定和作业效率提升开辟了更安全、经济的路径。

  “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视角广、巡检快的特点,我们整合历史影像资料,将航拍数据与人工巡检相结合,建立‘一线路一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电网运维效能,为平凉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国网平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主任高小明表示。

  无人机AI巡检打破了传统运维模式,减少了非计划停电情况,大幅提升了设备运维的效率与质量,为保障平凉地区用电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人工逐塔排查到智能精准巡检,从经验判断到AI智能诊断,平凉电网的转型升级生动展现了科技赋能能源领域的强大力量,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筑牢了智能防线。

  未来,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将持续优化“无人机+AI”智能巡检系统,探索其在更多专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网立体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电网运维既有科技精度,更有“智”理速度。(张博)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