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春风吹醒会师大地,广袤田野奏响春耕乐章。在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机轰鸣,铁犁翻浪,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
“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高,还能确保种植质量。”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财库望着眼前的农田,信心满满地说,“冬雪和春雪都下得很及时,地里的墒情非常好,最近我们投入了6台机械,争取早点铺好膜,更好地保住土壤墒情。”
自2007年成立以来,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共盘活会宁县会师镇撂荒土地2.3万亩。通过合作社集中整治与经营,推动撂荒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种植,不仅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活力,也实现了产业与就业融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让一些无法外出的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我在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干了三年,家门口有活干,外面也就不想去了。合作社待遇挺好的,工资是工资,年底还有分红。”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宿军刚告诉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近两年,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引入先进设备与工艺,对小杂粮进行精细加工,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显著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今年的种植面积约2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小杂粮、小麦、亚麻籽、西葫芦,建成的小杂粮加工厂目前正在试运行,今年种植的小杂粮收割后将全部加工成成品。
“合作社将继续通过构建从原材料供应、农产品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李财库说。(记者 乔丽霞 通讯员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