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嘹亮产业兴——渭源县推进规模化养殖助农增收-新华网

牧歌嘹亮产业兴——渭源县推进规模化养殖助农增收

2024-05-23 10:26:19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牧歌嘹亮产业兴——渭源县推进规模化养殖助农增收

  初夏时节,渭源县秦祁乡生机盎然,走进位于秦祁乡杨川村的渭源县必亮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时有牛叫声从圈舍中传出。

  每天一早,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必亮就去检查圈舍,察看牛群的健康状况,喂饲料。“这是今天上午才出生的小牛犊,有点早产,这几天得多费点心。”陈必亮指着一头小牛介绍。

  渭源县必亮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已有11年时间,沐浴着政策的春风,一路茁壮发展。

  “从之前的扶贫贴息贷款,到现在的养殖贷、粮改饲奖补等政策,我们都享受了,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坦言,作为当地返乡创业的代表,对未来信心满满。

  如今,该合作社不仅被列入渭源县肉牛产业抓点示范点、粮改饲全株青贮玉米应用推广项目示范基地,还成功被评定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汽车在山间小路上盘旋前行,翻过一个山头,在秦祁乡笈笈沟村的半山腰,58岁的村民王怀华经营着一家合作社,主要养羊。

  “我从2009年就开始养羊,2022年贷了15万元贴息贷款,去年享受了7000元的粮改饲补助,有了政策支持,这些年合作社的发展很稳定,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王怀华说。

  秦祁乡位于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素有养殖传统。近年来,秦祁乡坚持把发展畜草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举措,持续推进畜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秦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刚介绍,全乡逐步形成以“农户小群体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养殖企业科学养殖销售”的牛羊养殖销售模式和以“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基地”的饲草种植模式,畜草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

  秦祁乡持续抓好良种引进,依托“产业到户”“畜牧贷”“以奖代补”等政策,引进肉牛400头,引进种公羊600只,引进基础母羊6000只。同时,全面推广肉牛肉羊杂交改良,主推以杜湖、萨寒为主的肉羊杂交改良和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肉牛冻配改良。

  目前,秦祁乡肉牛规模养殖户达39户、肉羊规模养殖户达139户,新建肉羊规模养殖场1个,畜牧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

  时下正值肉牛销售旺季,临近中午,在渭源县路园镇三河口村肉牛养殖小区,工人正在将80头西门塔尔牛装车,准备运往贵州。“这些牛全都是超过700公斤的大牛,膘肥体壮。”正在帮忙的三河口村党支部书记马立功向记者介绍。

  路园镇三河口村养殖产业基础较好。为了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2022年,渭源县整体规划,衔接争取有关项目资金,在村里建成占地总面积113.5亩的肉牛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村集体监管、群众参与、多方收益”的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定西宏骐源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企业每年进行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养殖小区现在存栏量700余头,这都是动态的,生意活了,产业就旺了,去年销售了约3000头牛。”马立功说。

  随着养殖小区的建成,“龙头带动+合作经营+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模式全面铺开,为当地肉牛产业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大伙充满了信心。

  “养殖小区带动了4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仅去年就给我们村分红了60多万元。”马立功介绍,同时,养殖小区吸纳了百余头养殖规模的大户3户,养殖规模5至20头的农户300多户,通过进行肥牛良种投放、收购、贩运、销售,形成完整闭环的养殖链条。

  牧歌嘹亮,产业兴旺。近年来,渭源县坚持高标准创建示范,新建三河口、蒲河养殖小区,示范带动建设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场450多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7家。辐射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户8000余户,全县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