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惹人醉 国色天香竞芬芳-新华网

牡丹花开惹人醉 国色天香竞芬芳

2024-05-22 09:34:35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牡丹花开惹人醉 国色天香竞芬芳

  ——临洮县牡丹产业链初具规模 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这是‘凤凰羽’,长得像凤凰的羽毛一样,是紫斑牡丹中的中晚期品种。”

  “这是‘金边绣球’,花型圆圆的;这是‘艳冠群芳’,红粉色的花十分独特。”

  “这是‘银魁’,这是‘芙蓉’,这是‘金丝贯顶’……”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初夏五月,临洮县玉井镇朱家坪村天香牡丹园里各色牡丹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负责人王海雄向记者介绍园内的紫斑牡丹,如数家珍。

  “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紫黑色斑块而闻名。”展开一朵牡丹的花瓣,王海雄介绍,它又称甘肃牡丹,与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称我国“四大牡丹”。

  临洮1700多米到3600多米的海拔非常适合紫斑牡丹生长,是中国紫斑牡丹重要发祥地。临洮紫斑牡丹栽培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紫斑牡丹耐寒抗旱,既可形成灌木丛林,也可像乔木一样独立成树,最高的牡丹树高达3米以上。

  漫步牡丹园,300多个品种的牡丹在暖阳下傲立枝头,颜色多样,白的似雪、粉的若霞,雍容娇艳、香气袭人。

  “从我父亲经营牡丹园至今,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王海雄分享起一家人和紫斑牡丹的故事。

  他回忆,十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王志学因喜爱绘画,与紫斑牡丹结缘。画得越多兴趣越浓,王志学生产了种植牡丹的想法。

  20世纪50年代,18岁的王志学尝试种植牡丹。他研究牡丹的生长特点,摸索、搜集繁殖牡丹技术,多次试验之后,成功研究出育苗、嫁接、压条、吊包等繁殖牡丹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王志学不知不觉把牡丹做成了事业。

  在牡丹园,王海雄特地打造了一间画作展示室,挂满了父亲的牡丹画。

  “这是我父亲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去年画的。”随着王海雄的介绍,记者看到画着五色牡丹的画作笔触细腻、视角独特,将牡丹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满溢画者对牡丹的喜爱。

  父亲的热爱深深感染并影响着王海雄。1998年,王海雄结束在外打拼,回家帮父亲打理起牡丹园。

  前期投资大,回报又比较低,王海雄几乎花光了多年积蓄。“最困难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看到父亲保留下来的好品种,又打消了念头。”王海雄说。

  2016年,王海雄成立了临洮县天香牡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并带动部分村民发展牡丹种苗繁育和芍药种植。

  如今,合作社有紫斑牡丹苗木22.1万株,优良品种366种,培育的牡丹售往新疆、银川等地。

  “请加我的微信,看看不同品种的紫斑牡丹,提前订货……”当下正值订货季,王海雄的电话响个不停。

  “这些年经营得还不错,儿子马上就要大学毕业,正在努力做他的思想工作,争取让家里第三代人也参与到紫斑牡丹的事业中!”王海雄说。

  花灼灼,叶茸茸,时下的临洮县,沁人心脾的牡丹花香,让人流连忘返。

  5月8日,临洮县洮阳镇曹家坪村,占地1600余亩的原野牡丹园正式开园。

  这个牡丹园始建于1945年,经过曹氏三代牡丹人几十年的精心培育发展,现有百年牡丹古树2000多株,牡丹品种300多种,是西北地区牡丹品种最多、古树最多的园区,目前处于盛花期的有60余种。

  由于原野牡丹园位于山坪区,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牡丹花朵大、花蕊厚、花色艳,花期也较长,观赏期可持续到5月下旬。

  近年来,临洮县把紫斑牡丹作为“独一份”产业倾心培育,打造了曹家坪原野紫斑牡丹园、南屏国际紫斑牡丹园等牡丹基地,涌现出康仲英、王海雄、曹佰平等一大批紫斑牡丹的“守望者”,县域内星罗棋布的“牡丹园”已成为临洮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全县牡丹产业链初具规模,紫斑牡丹传统地方品种达280多个,栽培面积达7600多亩,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