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出彩 “线”上成景 “面”上开花——甘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华网

“点”上出彩 “线”上成景 “面”上开花——甘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2024-05-06 08:17:42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点”上出彩 “线”上成景 “面”上开花——甘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

  4月的陇原,一片片中药材种植基地从陇南蔓延到定西,绿波荡漾;一方方苹果林带从陇东铺展到陇东南,花蕾花朵俏绽枝头;一座座养殖圈舍从临夏盆地延伸到甘南草原,牛肥羊壮;一片片农业产业园区布设整齐,一座座农产品加工企业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强镇活力迸发……

  甘肃聚焦“土特产”,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产业强镇“点”上出彩,农业产业园区“线”上成景,特色产业集群“面”上开花。目前,甘肃已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农业产业强镇49个,加速推进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集群:跨乡成片 跨县成带

  甘肃通过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力,产业布局进一步向适生适养地区集中,产业发展更加聚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跨乡成片、跨县成带。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涉及定西市陇西县、渭源县、岷县、漳县,陇南市宕昌县、西和县、礼县、文县、武都区等2个市9个县区;甘味肉羊产业集群涉及庆阳市环县,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靖远县、会宁县,临夏州东乡县、广河县、临夏县、临夏市、积石山县等4个市州9个县市。

  我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为抓手,促进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马铃薯产业集群依托项目建设,去年,8个县区累计新建原原种生产网棚1.7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6000平方米,原种繁育基地1.95万亩,新增原原种生产能力1亿粒以上,建成马铃薯淀粉、粉条、流汁宽粉、薯条薯片、真空包装等各类精深加工生产线10条,新增马铃薯鲜薯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突出三链同构,引进培育扶持各类龙头企业30家、合作社11家,新建成蔬菜分拣、包装、冻干、加工等生产线11条,截至2023年底,集群内设施蔬菜面积达50.4万亩,产量达15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3亿元。

  我省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平凉红牛产业集群通过3年创建,2023年,集群内10个县肉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分别达到89.42万头、59万头、6.7万吨,比2020年分别增长27%、28%、32%;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良种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母牛存栏比例达到了52%;养殖效益不断提升,项目区年新增肉牛交易量13万多头、新增肉牛养殖户1.9万多家,新增肉牛养殖从业人员3.3万多人。

  日前,我省申报的“甘味”生猪、高原夏菜2个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立项评审,加上之前全省获批实施“甘味”肉羊、平凉红牛、设施蔬菜、道地中药材、苹果和马铃薯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了对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优势产业全覆盖。

  产业园区:龙头带动 联农带农

  我省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载体主要是园区和基地,全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链长制、链主制为抓手的全产业链,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园区带动产业规模壮大,联农带农作用增强。凉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奶业为主导产业,引进伊利乳业、优然牧业、天津嘉立荷等国内知名大型奶业企业,形成以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等关联企业为分链,以干酪素奶油生产、有机肥加工、玉米压片等为支链的“1+6+N”奶产业集群,培育上下游企业、合作社158家。2023年,产业园内14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37.9万元,村均收入16.93万元、增幅136%。

  各产业园区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推动优势产业从快速覆盖向链条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镇原县打造国家现代农业肉鸡产业园,不断健全肉鸡企业化运作、工厂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以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了以城关、临泾、屯字等1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的种鸡孵化和肉鸡养殖区,打造以镇原金龙工业集中区的圣越白羽肉鸡产业园为核心的肉鸡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了“优质玉米种植烘干-饲料加工-种鸡育雏-种蛋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冷冻品)-熟食加工(调理品)-冷链物流-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3年,肉鸡饲养量达6953万羽,屠宰量达5791万羽,生产鸡肉产品12.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

  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分别为临洮县(蔬菜)、安定区(马铃薯)、肃州区(种业)、宁县(苹果)、凉州区(奶业)、东乡县(肉羊)、麦积区(苹果)、榆中县(高原夏菜)、甘州区(玉米制种)、镇原县(肉鸡)、崆峒区(肉牛)。同时,已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6个,实现“一县一园”全覆盖。

  产业强镇:三产融合 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2018年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工作,甘肃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已连续实施了六年。

  六年来,我省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近3.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先后支持13个市州、36个县市区的42个乡镇,围绕申报确定的主导产业开展标准化基地、产品储藏保鲜及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商务营销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打造宜业宜居美丽乡村,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示范建设,促进了以蔬菜、果品、肉羊、肉牛等为主的种养业提质增效,加快了基地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进程,提升了一产效益,一产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证供应链,促进了以仓储保鲜、净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促进了品牌营销、田园观光、配套服务等新业态和第三产业功能的拓展完善,催生了田园采摘、休闲体验、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增加了农村创业就业机会和农民增收渠道,六年累计带动3200余名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在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日前,皋兰县什川镇(梨)、清水县金集镇(苹果)、静宁县双岘镇(苹果)、环县毛井镇(肉羊)、华亭市马峡镇(中药材-独活)、瓜州县双塔镇(枸杞)、平川区水泉镇(文冠果)7个产业强镇项目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立项评审。我省将通过产业强镇,加快形成以产兴村、产镇融合的发展格局,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省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通过产业强镇、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凝聚多方力量,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聚集效应,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科技化引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子。据悉,我省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打造10个百亿元产业大县,果、薯2个500亿元产业和牛、羊、药、菜4个千亿元产业,全省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5300亿元以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