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映红致富路——庄浪县万泉镇延长苹果产业链见闻-新华网

苹果映红致富路——庄浪县万泉镇延长苹果产业链见闻

2023-12-15 11:30:3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苹果映红致富路

  ——庄浪县万泉镇延长苹果产业链见闻

  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美丽,村道上私家车来往穿行,不少村民在外买了楼房,手头还有不少积蓄……

  地处平凉市庄浪县西南部的万泉镇,这些年因发展苹果产业而成为令周边人羡慕的地方。今年,该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作为庄浪县最早发展苹果产业的乡镇之一,万泉镇突出重围,因“果”而闻名。

  “这一成绩的取得,核心依靠的是苹果!”万泉镇党委书记刘兵强介绍,全镇共有耕地总面积3.95万亩,其中果园面积3.78万亩,占比97%,按亩均3吨、每斤苹果4元钱算,收益在九亿多元,再加上其他附加值,总额将超过十亿元。

  以瓜果之乡闻名的万泉镇,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其苹果产地多在地势较缓的山地梯田和河谷川地,有利于苹果进行光合作用,储备丰富营养物质。同时,也有利于其表面着色,增加美观度。

  20世纪90年代,万泉镇的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在有限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面对困境,万泉镇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到种植苹果上。先川后山,一棵棵苹果树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形成了种植规模。

  随着苹果种植的持续发展,作为产业链延伸的果库生意也开始兴盛起来。“建立果库主要是延长销售周期,从卖一季向卖四季转变;同时,苹果错峰销售,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万泉镇镇长郭翔说。

  来到万泉镇万千红果库,厂房宽敞整洁,一间间装满苹果的冷藏室依次排列,工人们正忙碌着分拣刚从冷库拉出来的苹果,装箱一车车地运往全国各大销售市场。

  “我是万泉镇万川村人,刚开始只是自己种植苹果,后来发现效益不错,就扩大承包规模。”果库的负责人万君铭说,他的果库主要是收集万泉镇以及周边乡镇的苹果,在方便老百姓销售苹果的同时,也利用市场规律的变化,获取差价收入。

  据了解,万泉镇现有果库17家(总储藏能力11.5万吨),电商服务网点21家,物流快递企业13家,苹果贩运大户100多户,果品经纪人300余人。这些产业链条中的关键流通环节,助推了万泉镇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万泉镇与时俱进推进老旧果园改造提升和苹果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工作。

  在万泉镇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一棵棵整齐排列的苹果树苗向阳而立,连绵于广阔河川田地间。

  “示范园的与众不同和独特价值就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四新’。我们种植秦脆、瑞香红、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与此同时,示范园采用高架立体结构,方便水肥管理和机械化操作。”万泉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负责人马军红说,该示范园是万泉镇和德美集团合作的招商引资项目,意在以新代旧,示范引领万泉镇苹果产业更好发展。

  据介绍,该示范园和老旧果园相比,无论是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老旧果园一亩50棵左右苹果树,亩产3吨,而示范园亩均190棵苹果树,亩产5吨。示范园采用有机化种植方式,所产苹果有机质含量高,口味更好。”马军红说。

  邵太义是万泉镇邵坪村人,1991年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种苹果。这一种,就是30多年。这么多年,他用勤劳的双手,致富了一家人。

  “我种了15亩苹果,年均收入在15万到20万元之间。我觉得种苹果是万泉人发家致富的不二选择,只要你吃苦耐劳、善于学习……”邵太义这位务果能手,说起发展苹果产业,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

  万泉镇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种植苹果,发展果业经济。

  “我在朱店的一个表弟,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现在也种起了苹果。现在他一有问题就打电话咨询。”邵太义说。

  而今,走在庄浪县的大多乡镇,一棵棵苹果树上结出的红苹果,撑起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钱包,也撑起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海晓宁 通讯员 张 科 董春辉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